江苏南通家纺、福建德化陶瓷、江苏吴江丝绸等三个版权产业集聚区,先后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受到全世界瞩目。
在本届版博会开幕式上,三个示范点联合发布"丝绸遇见陶瓷——加强版权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版权故事"倡议,成为开幕上的亮点之一。
倡议书中提到,三个示范点将以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实施为契机,积极配合版权主管部门,广泛传播版权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自古以来,不论是陶瓷还是丝绸,都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三地倡议充分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创作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俱佳的优秀版权产品,打造自主版权与自主文化的优质品牌,成长为拥有高价值版权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版权企业。
倡议书中也对版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要求和路径。三个示范点应自觉履行加强作品版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建立版权保护自律机制,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需求,提升版权综合运用能力,培育版权运营新业态新模式,多渠道盘活版权资产,积极参与版权转化交易平台构建,延伸版权产业链条,让更多的优秀版权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同时,三地也将总结版权保护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验,讲好中国版权故事,展示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德化陶瓷流淌江南韵味,两地工艺美术大师的完美跨界
还记得今年年初"一墩难求"的场面吗?陶瓷版"冰墩墩"的生产商就来自福建德化。
福建德化的陶瓷历史悠久,而江苏宜兴也被称为陶的古都,相隔900多公里的两座陶都也在本届版博会上相遇,一抔泥土,经过两地工匠之手,塑造出万千精美绝伦的世界。
在德化陶瓷版权展区,一座白瓷雕塑的少女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它出自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杨德宝之手,从创意设计到烧制完成用了一个半月。少女面容温润,衣服的线条柔软流畅,额间的发饰、耳边的挂坠、甚至细小的头发丝都清晰可见。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少女的裙摆晕染着黄色,一枝梅花傲然绽放,凑近看还有细小的颗粒。杨德宝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德化陶瓷一般来说是白色的,用来给裙摆上色的是宜兴才有的紫砂泥,制作时他特意到宜兴取的。
德化白瓷作为一项古老的工艺,如何能焕发新生,作为手工艺人,他们也一直在探索。"紫砂和白瓷的烧制温度相差一两百度,紫砂的温度更低,如果要以白瓷的温度来烧制,紫砂会起很多泡泡,我们在做的时候也试验了好几次。"这个创新融合,将紫砂和白瓷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了一起,使得作品更加立体。而之所以会想到与紫砂融合,杨德宝说,是因为他的爱人在宜兴做紫砂。最后,这件少女雕塑被取名为《印象江南》。
"不少优秀工艺美术大师还有当地工艺,也是因为版权保护尝到了甜头,我们县每年版权登记作品有30000多件,平均每天就有100件。"德化县版权协会秘书长陈金殿告诉记者,这是德化陶瓷首次参展江苏版博会,希望借此机会,展现德化陶瓷的魅力和版权保护的成果,同时也希望能够与江苏的优秀企业多多交流,互相学习经验,把好的文化创意植入到德化陶瓷中,彼此提升价值。
"纺织之乡"与"丝绸之府"的版权创新样板
南通是著名的"纺织之乡",在版权保护这条路上也走在前列。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南通探索以"行政管理、民事调解、司法介入"三位一体家纺版权保护模式,成为"南通经验,世界共享"的典范。2008年10月,南通家纺市场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中国首个版权创意金奖,随后又被确定为世界首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目前,南通每年画稿版权交易额达10亿元,家纺产业年产值已从2010年的5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300亿元。
现场,南通市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对于版权保护,我们有个理念,没有保护就没有创新,没有保护也就没有运用。我们也是借版博会这个展示机会,把南通家纺的版权保护利用经验向全省、全国推广,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版权,促进版权成果更大化的利用。"
吴江有着"丝绸之府"美称。在版博会现场,吴江丝绸版权展示馆以"丝路无疆,版权赋能"为主题,集聚展示了版权与人们工作生活的紧密联系。
据介绍,近年来,吴江打造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的完整丝绸纺织产业链。面对新时期丝绸产业升级的要求,形成了版权保护的"吴江模式"。2021年10月16日,吴江被授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吴江丝绸产业)"称号。这是继"南通模式"和"德化模式"之后,我国加强版权国际传播能力、为完善全球版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又一优秀示范。
"这也是我们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这个称号之后首次参加版博会。"苏州市吴江区版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据他观察,不少参展商也趁此机会,一方面寻找跨界合作机会,一方面也在和同行交流版权保护经验,让版权赋能产业发展。"丝绸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物之一。我们也是在版博会的平台上展示吴江丝绸探索出来的版权保护经验和创新方案。"